【比肩而立基础意思】“比肩而立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并肩站立”,常用来形容两个人或两方在地位、能力、成就等方面相当,彼此相等,不分高下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双方势均力敌、实力相当的情况,有时也带有竞争意味。
一、基础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比肩而立 |
字面意思 | 并肩站立 |
引申意义 | 表示两人或两方在能力、地位、成就等方面相当,彼此不相上下 |
使用场景 | 常用于描述竞争关系、合作关系或对比关系 |
情感色彩 | 中性偏积极,强调平等与对等 |
常见搭配 | “比肩而立于世”、“比肩而立,难分伯仲”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比肩而立”最早出自古代文献,常见于诗词和历史记载中,用以形容两位杰出人物并肩而立,共同承担重任或并驾齐驱。例如,在描写英雄人物时,常会说他们“比肩而立”,表示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相当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比肩而立”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两个企业、品牌、国家或个人之间的竞争关系,强调双方实力相近,难以轻易超越对方。这种表达既体现了尊重,也隐含了挑战的意味。
三、使用注意事项
1. 适用对象:适用于人、组织、品牌、国家等,但不适合用于个体差异较大的对象。
2. 语气把握:使用时需注意语气,避免过于贬义或褒义。
3. 搭配建议:可与“难分伯仲”、“旗鼓相当”等词搭配使用,增强表达效果。
四、例句参考
- 在科技领域,华为与苹果可谓比肩而立,共同引领全球创新潮流。
- 这场比赛中,两位选手实力相当,几乎比肩而立。
- 在文学史上,李白与杜甫并称“李杜”,堪称比肩而立的双子星。
五、总结
“比肩而立”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更是一种对等、平衡的象征。它强调的是双方在某种层面的对等关系,既可以是合作,也可以是竞争。理解其基础含义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表达,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