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说新语二则翻译

禄学秋 网易

《世说新语》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笔记小说,记录了许多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的言行和轶事。以下是两则《世说新语》中的故事及其翻译:

第一则:管宁割席

原文:

管宁、华歆共园中锄菜,见地有片金,管挥锄与瓦石不异,华捉而掷去之。又尝同席读书,有乘轩冕过门者,宁读如故,歆废书出观。宁割席分坐,曰:“子非吾友也。”

译文:

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,看到地上有一片金子,管宁挥锄头对待它就像对待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,而华歆却捡起来又扔掉了。又有一次,他们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,有人坐着华丽的车经过门口,管宁继续读书,而华歆放下书本出去观看。管宁于是割开席子分开座位,说:“你不是我的朋友了。”

这篇文章通过对比管宁和华歆的不同反应,表现了管宁对物质利益的淡泊以及对志趣相投的重视。管宁认为,真正的友谊应该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和追求上,而不是外在的诱惑。

第二则:王戎识李

原文:

王戎七岁,尝与诸小儿游,见道边李树多子折枝,诸儿竞走取之,唯戎不动。人问之,答曰:“树在道旁而多子,此必苦李。”取之信然。

译文:

王戎七岁时,曾经和一群小孩一起玩耍,看见路边一棵李树结满了果实,树枝都被压弯了,其他孩子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果子,只有王戎站着不动。别人问他为什么,他回答说:“这棵树长在路旁而且果实这么多,这一定是苦李子。”大家摘下来一尝,果然如此。

这个故事体现了王戎敏锐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。他认为,如果李子好吃且受欢迎,人们早就把它摘光了,而路边的李子无人问津,说明它的味道不好。这种从小培养的思考方式使他在成长过程中具备了独特的智慧。

这两则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人高尚的情操与智慧,也为后人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生活哲理。无论是对待财富的态度还是判断事物的能力,都强调了内心的修养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。

标签: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上一篇gtx650ti吃鸡

下一篇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