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精选问答 >

当仁不让解释及出处介绍

2025-07-11 02:44:54

问题描述:

当仁不让解释及出处介绍,跪求万能的知友,帮我看看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11 02:44:54

当仁不让解释及出处介绍】“当仁不让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表达在面对责任、任务或正义之事时,不应退让,应主动承担。该成语强调的是责任感和担当精神,体现了儒家思想中“仁”的核心价值观。

一、成语解释

项目 内容
成语 当仁不让
拼音 dāng rén bù ràng
释义 面对仁德之事,应当主动承担,不应推让。引申为遇到应该做的事情,要勇敢地去做,不推辞。
用法 多用于褒义,表示有责任感、勇于担当。
近义词 责无旁贷、义不容辞、挺身而出
反义词 推三阻四、畏首畏尾、避重就轻

二、出处介绍

“当仁不让”出自《论语·卫灵公》。原文如下:

> 子曰:“当仁,不让于师。”

这句话的意思是:孔子说:“在行仁德的事情上,即使是老师,也不应谦让。”

三、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

“当仁不让”最早源于孔子的教诲,强调在道德和责任面前,不应因身份地位而有所回避。这一思想深受儒家文化影响,成为后世士人修身立德的重要准则。

在古代,许多文人志士都以此自勉,如范仲淹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正是“当仁不让”精神的体现。在现代,“当仁不让”也被广泛应用于工作、学习和生活中,鼓励人们积极承担责任,不逃避困难。

四、现代应用举例

场景 应用示例
工作场合 在团队中主动承担重要任务,表现出责任心。
学习生活 面对难题不退缩,勇于挑战自我。
社会责任 在公共事务中敢于发声,维护正义。

五、总结

“当仁不让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责任与使命时,应秉持正义、勇敢前行,不因畏惧或顾虑而退缩。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值得我们不断传承与践行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