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赑是什么意思】“赑”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,常出现在古代文献或书法作品中。它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,但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和传统文化。
一、
“赑”字读音为 bì,主要含义包括:
1. 用力的样子:表示人或动物用力拉、推、扛等动作的状态。
2. 传说中的神兽:在古代神话中,“赑屃”(bì xì)是龙的第六子,形似龟,常被雕刻在石碑下,象征力量与承载。
3. 古文中用作动词:有时用于描述用力拉车、搬运重物等行为。
该字多见于古籍、碑刻、诗词等文学作品中,现代日常交流中极少使用。
二、表格展示
汉字 | 读音 | 含义 | 出处/用法 | 示例 |
赑 | bì | 用力的样子;神兽名 | 古文、碑刻、神话 | “赑屃负碑” |
赑 | bì | 动词,指用力拉车、搬运 | 古代文献 | “百姓皆以力役,而无赋税之苦,唯劳于筋骨,而无他责,故虽劳而不怨。然有不肖者,贪欲无厌,强取于民,百姓莫敢言,惟日以劳,而心以怨,此非天命,乃人自取也。故曰:‘民力不可尽,若不加节,则如赑屃之负重,终至倾倒。’” |
赑屃 | bì xì | 龙之六子,形似龟,背负石碑 | 神话、建筑 | “石碑下有赑屃,乃龙之子,能负重。” |
三、结语
“赑”虽然不是常用字,但在文化、历史和艺术领域中具有一定的意义。了解它的含义,不仅有助于阅读古籍,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。如果你在阅读古文或欣赏碑刻时遇到这个字,可以参考以上解释进行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