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来聊聊关于七夕节的来历和风俗,七夕的来历习俗的文章,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七夕节的来历和风俗,七夕的来历习俗,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。
1、一、来历 七夕乞巧 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,东晋葛洪的《西京杂记》有“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,人俱习之”的记载,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。
2、 2、自然崇拜 “七夕”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。
3、从历史文献上看,至少在三四千年前,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,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。
4、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,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,合称二十八宿,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,可供夜间辨别方向。
5、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,又称魁首。
6、后来,有了科举制度,中状元叫“大魁天下士”,读书人把七夕叫“魁星节”,又称“晒书节”,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。
7、 3、时间崇拜 “七夕”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。
8、“七”与“期”同音,月和日均是“七”,给人以时间感。
9、古代中国人把日、月与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“七曜”。
10、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,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“七七”为终局。
11、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“七七”为完满。
12、以“七曜”计算的“星期”,在日语中尚有保留。
13、“七”又与“吉”谐音,“七七”又有双吉之意,是个吉利的日子。
14、在台湾,七月被称为“喜中带吉”月。
15、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“七十七”,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“喜寿”。
16、 4、数字崇拜 “七夕”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,古代民间把正月正、三月三、五月五、七月七、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“七重”均列为吉庆日。
17、“七”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,浪漫而又严谨,给人以神秘的美感。
18、“七”与“妻”同音,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。
19、 5、生殖崇拜 ”七七"是生命周期。
20、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上古天真论:"男不过尽八八,女不过尽七七,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。
21、" 二、习俗 穿针乞巧,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,始于汉,流于后世。
22、 2、喜蛛应巧,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,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,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。
23、 3、投针验巧,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,源于穿针,又不同于穿针,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。
24、 4、兰夜斗巧,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,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,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。
25、 5、种生求子,旧时习俗,在七夕前几天,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,播下粟米的种子,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,再摆一些小茅屋、花木在上面,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,称为“壳板”,或将绿豆、小豆、小麦等浸于磁碗中,等它长出敷寸的芽,再以红、蓝丝绳扎成一束,称为“种生”,又叫“五生盆”或“生花盆”。
26、 6、为牛庆生,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,又叫“贺牛生日”。
27、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,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,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,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。
28、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,便有了“为牛庆生”的习俗。
29、 7、其他习俗还有晒书晒衣、供奉磨喝乐、拜织女、拜魁星、七姐诞、染指甲、妇女七夕洗发、结扎巧姑、拜七娘妈、吃巧果。
相信通过七夕的来历习俗这篇文章能帮到你,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,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。
标签: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