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经验问答 >

当仁不让于师注释内容出处介绍

2025-07-11 02:44:57

问题描述:

当仁不让于师注释内容出处介绍,急!求解答,求不沉贴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11 02:44:57

当仁不让于师注释内容出处介绍】“当仁不让于师”这句话出自《论语·卫灵公》篇,是孔子及其弟子在讨论仁德与责任时提出的重要思想。这句话的含义是:在面对仁义之事时,即使是对老师也不应退让,应当勇敢承担、积极践行。这一思想不仅体现了儒家对仁德的高度重视,也反映了古代士人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。

以下是对“当仁不让于师”这一成语的注释、出处及相关内容的总结:

一、原文出处

项目 内容
出处 《论语·卫灵公》
原文 “子曰:‘当仁,不让于师。’”
作者 孔子(由其弟子记录)

二、词语解释

词语 解释
当仁 面对仁德之事,或应行仁道之时
不让 不退让、不推辞
于师 对老师而言,也可引申为对长辈、权威或有德之人

整句意思:在应该行仁的时候,不应因为对方是老师而退让。

三、背景与意义

“当仁不让于师”强调的是道德责任的优先性。在儒家思想中,仁是最高道德准则,一旦遇到需要实践仁德的事情,即使是面对自己的老师,也不应因尊卑关系而犹豫或回避。

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对“仁”的重视,也反映了古代士人应具备的勇气与担当。它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,也是一种社会伦理观念的体现。

四、后世影响与应用

方面 说明
文化传承 成为中华文化中强调责任感与道德勇气的典型表达
教育理念 在传统教育中,常被用来鼓励学生勇于承担责任、追求正义
现代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,这句话仍可作为激励人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精神力量

五、相关引用与扩展

引用者 引用内容 出处
朱熹 “当仁,谓见义而必为;不让于师,言虽师之贤,亦不当避。” 《四书章句集注》
王阳明 强调“知行合一”,认为仁德应在行动中体现,而非拘泥于礼节 《传习录》
现代学者 认为此句体现儒家“以德为本”的核心价值观 多部现代儒学研究著作

六、总结

“当仁不让于师”不仅是《论语》中的经典语句,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德责任与行为准则的重要表达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正义与仁德时,不应因身份地位而退缩,而应坚定信念、勇往直前。这一思想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,值得我们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体悟与践行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